2018年8月27日

107環島



















107的環島一樣充滿了無限的驚喜,雖然有些車以前坐過,
有些景點以前去過,但總是有新的發現、新的朋友,還有完成了一些期待己久的景點,像是終於看到了來自日本鹿兒島的大榕樹。
0月台也是令人驚訝不己,這就是旅行的奧妙之處。
我認為我身上總帶著探險及漂泊的性格,或許是祖先所傳下來像候鳥返家的相同本能。
旅行就是滿足這種性格的時候。

2017年8月23日

106環島


終於,期待已久的年度環島之旅,在開學的前夕完成了
和以往一樣的是,台東、屏東及高屏等地已進入了二期稻作,有的剛插秧有的已進入生長初期

不一樣的是,沿線許多的車站都在改建,而有些路段已架高地平線許多
旅途的過程因為天氣很好,讓我們看到了許多美麗的風景
雖然總是有些小插曲出現在旅行的過程,像是這次手機就在第二天停擺,卻阻擾不了我們父子倆探索台灣的心

2016年9月8日

雨水回收系統建立心得(上)

於是我的個人小水庫在105年8月10日完工了,其中累積了小小的經驗,希望對未來想建立此系統的人有一些幫助。

1.緣起、醞釀

臺灣,水不是患寡而是患不均,於是在年降雨量達2000mm的臺灣,總是有缺水的問題。
要能夠善用水資源,「節流」與 「開源」一直是不二法門。
節流包括更換節水設備(如馬桶沖水改兩段式裝置)及改變用水習慣(如改用淋浴或更近一步以水瓢舀水),我認為養成綠色生活的習慣,節流應該先於開源之前,而且也比較容易做到,所以已經執行了很多年。
開源,是我在宜蘭參加大宅院友善市集後,向氧化鐵所學到的想法,他的網站在這<氧化鐵工作室>
知道了他的收集雨水系統概念後,苦無實行的機會,主要對於細節不夠了解和場地無法配合,雖然我也回收飲料杯製作滴水鏈和水桶接水,但能夠接的水實在太少了。



2.參與工作坊

氧化鐵一直不遺餘力地在推廣雨水回收利用,也在各地開了不少工作坊,可惜自從多年前認識後,一直沒機會能參與。直到今年7月在冬山的-老宅就時光,佛心來者,為了讓跟多想製作雨水回收系統的人,都能夠有實際施工的經驗,進而達到推廣的效果,所以雖然期望參加工作坊的人數為原先預估的1/3,且還要放手讓我們這些新手完成他們的雨水系統,還是讓工作坊於7月16日順利展開,同學們的心得在

3.蒐集零件施工

在上完課後,更深刻的體認到要把雨水系統的水當作家庭中最大的用水來源-沖廁所用水。蟄伏已久的心也躍躍欲試,因為目前所住的地方有不錯的集雨面,根據 Google map上的估算;集雨面積約為24平方公尺,考慮到水收集率為50%,當下100mm的雨即可收到1.2立方公尺(約為1.2頓)的雨水。隔日一大清早,起床後我就拿者捲尺,開始初步丈量可能的管線配置方法。

也在回台北了路上,不小心的訂好了中古水塔(容量1.5頓,價格2,800元)。接著就按照所學畫了設計圖,開始採買所需要的零件,在施工過程,有幾個心得:

- 水塔買了先擺好再作細部規劃
- 鐵哥3.0的系統,塑膠管2.5寸、塑膠管1.5寸、排水彎頭2.5寸(至少1個)、給水接頭(2.5->1.5,至少2個),排水順三通(2.5寸)、球筏(1.5寸)必買的,訂完水塔後就可以先去採購了。再視進水塔進水及出水需要,購製轉換接頭及水管
- 少量用的水管,可以到小的五金行部分採購,不見得要買一整枝,用不完太浪費
- 建立過程中發現可簡化施工作業的零件:斜三通+斜彎可使用排水順三通取代(水電行建議,但實際差別有待實證)、筏接頭和球筏可以用有牙的球筏取代
- 先預組裝,並在管路轉折處以奇異筆作記號;實際組裝時,由下而上施作
- 集水器製作:雨水溝沒有落水頭,可以平面漏斗(30元/個),家庭號牛奶瓶,自攻螺絲*4和廢棄電蚊拍取下的鋼網DIY

因為房子較放置水塔地點高,而為了後續實踐雨水引入沖廁所用水,所以也找到了水泥樁和空心磚墊高水塔,很順利的在8月10日完工當天晚上就開始收水,鐵哥3.0的系統會過濾前段集水面中較為汙濁的水,並不是雨剛下來後,就會進到水塔內,所以當天晚上半夜聽到開始下雨後,我就一如反常的醒了過來,拿起手電筒跑到系統旁,一直期待空水塔在剛開始接水時轟隆轟隆的聲音,一直等一直等直到確認順利進水後我帶者安心的喜悅入睡。

2016年8月18日

回甘原來要留白


"上午十一點的茶席還有兩個位子,有沒有人要參加?"
我看一下手錶,踮估了一下等一下半個小時後要去接小孩,於是問了工作人員,茶席要多久。
"半個小時"
心想,那就這樣讓孩子等一下好了,一早他還要我晚點去接他,二來我也逛了二個小時,有點口渴了,於是就欣然表示我的參加意願。
茶席是什麼?其實我也不知道它正確的解釋,只知道有個人用很"搞工"的方式泡茶給你喝。
這個茶席,除了泡茶者外,喝茶的共5位。首先泡茶的大姐問了大家對宜蘭茶的了解程度?大家都不甚熟悉,於是她娩娩的為我們介紹宜蘭大同的玉蘭茶,冬山的素馨茶,三星的上將茶還有幾個比較小的產地,最後為了推廣,宜蘭縣對外均稱為宜蘭茶。
接下來,就開始賞今日要喝的茶乾,她準備了一個特製的茶器讓大家傳著觀賞,並用嗅覺聞聞茶葉未泡開的氣味。
然後她把茶葉放入溫好的壺中,但還沒沖水,一樣讓大家傳聞散溢之清香。
接下來,一泡,兩泡,三泡,共品了三沖的茶,果然是高山茶,重香氣但感覺喉韻好像沒那麼足,今天的喝茶節目就這樣結束了嗎?沒想到三十分鐘也將近了。
主泡人特地強調,在你們離開前還要再喝一杯幫我們特地放涼的冷開水。
心想為何要喝再喝開水呢?沒想到水一入口,剛剛茶葉的甘韻就從喉中深處衝出,我的眼睛一亮,這個太厲害了。
在趕去接小孩的路上,腦袋裡一直轉著原來回甘是要留白,還要的是對比。平常十分忙碌的生活,突然放鬆一下,就好比喝完茶後的開水,終能夠體會留辛勤之意義,不是嗎?

2012年4月18日

選擇

辦公室裡有兩位年齡相近的大哥,他們都互稱「同年耶」。雖然年紀相同,但是在使用電腦上的能力卻截然不同,一位能夠勝任電腦打字並用試算表計帳等進階功能,另一位卻連電腦開關機都有問題。有一天我去請教那個電腦操作能力較強的大哥問他為何會有這樣的差別,他卻回答我:不會操作電腦不一定比較不聰明,反而確是聰明的表現,因為學不會(應該非屬刻意),反而省了許多事。

話雖如此,我還是相信人是非常具有潛力的生物,很多都是存乎自我的選擇。

對現在的我而言,是否要汲汲營營工作中職位的高低,或者是專注於生活,我想我已做好選擇,接下來就是逐步實踐。

2012年4月17日

已知,未知

最今在一本書上看到,當我們對事務從未知進入了已知,那我們就很難回到那個未知的狀態。

這個從我兒子身上有很深的印證,許多事情對他而言都是未知的,但是對我們而言卻是再熟悉不過的生活知識,對大人而言,這些知識看起來都是理所當然的,像是我們理所當然的知道物體落下就會掉到地上,當他初次看到東西落下時,卻是高興的哈哈大笑。

在FB和智慧型手機的推波助燃之下,會不會以後交朋友非得利用社交網站進行聯繫,就算是人在面前,在確認為真正朋友之前,還要先上網看一下他的朋友圈的評價。當人們都是在社交網站上外速地交朋友,並以此視為理所當然,是否還能回到那個不用FB和智慧型手機,靠著見面寒喧來了解朋友,並用時間來醞釀友情。

2011年8月22日

藍與綠



天空以藍表現出寬闊,
海洋以藍表現出深邃,
藍,是天空也是海洋,
也因藍有了寬容。

葉片因綠製造了能量,
生命因綠製造了循環,
綠,是葉片也是生命,
也因綠有了生機。

藍綠皆是自然中無法
吸收所映出的顏色。
卻在自然中展現了生機與寬容。